再创医学奇迹 介入封堵低体重儿巨大房缺

近日,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专家们,在麻醉科,B超室的紧密配合下,成功为一先心患儿成功施行介入手术封堵巨大房缺。再次改写历史,创造奇迹。这使得二医院继成为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疾病技术协作基地之后,再一次开始新的腾飞。
近2岁的小雯雯,体重仅有5公斤。看着与同龄小孩相比越发瘦小的小雯雯,家人很着急,曾四处就医,被诊断是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这是引起小雯雯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可面对这样的低体重,大多医院都说了手术风险高,让小雯雯再长一长再说.于是家人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疾病折磨着小雯雯,吃饭很少,费尽心血养了近半年,体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另一方面,时间拖的越久,疾病会越重,风险也会增加更多,也越发担心小雯雯经不住起手术。
于是一家人慕名来到了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找到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善长先心介入诊治的陈丽媛大夫。当了解小雯雯的情况后,就随即请来刘良华大夫为其进行详细的B超检查。肯定是房缺,而且很大,占据了60-70%的房间隔面积。当能否不开刀,采用几乎没有创伤的介入方法治疗,这就需要有高超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经验B超大夫来定夺了。“房缺位置很高….”,刘大夫一边检查一边说道。同时在旁检查的陈大夫,看着在妈妈怀中接受检查的小雯雯,心生怜惜,又眼睛紧盯着B超屏幕,心里不免有些失望:难道真的没有机会,一定得外科手术?“等等,这是什么?”大家顺着陈大夫的手指处,仔细地分辨,是上腔与房缺之间的一点边,仅1-2毫米左右。“是的,是有点边”。刘大夫肯定回答。就是这很容易忽视的一点边又燃起通过介入的办法治愈小雯雯心脏病的希望。
接下来,刘大夫进行了更多切面的探查,房缺的各个边,以及与周边瓣膜的关系等,汇聚一份详尽的超声报告。在此基础上,心内科的众多大夫开始详细地讨论介入手术的可行性,仅5公斤体重,血管肯定很细小,血管穿刺就是问题;再这样细小的血管如何能通过粗大的输送管鞘?是否这些器材对小雯雯产生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在充分评估论证可能的难点、困难的同时,也思考相应的应付预案,制定详尽的导管手术计划,即一套最佳的介入治疗方案。对于这样的低龄,低体重,本身就在挑战着医学的极限,不论是介入治疗还是外科手术,以往都因“左右为难”而成为手术的禁区。
介入手术如期开始了。麻醉,超声,导管室各大夫均到位,小雯雯也被母亲抱送入了导管室,麻醉后轻轻的闭上眼睛睡着了。“您放心吧!”导管室的护士安慰送出了依依不舍的母亲。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陈大夫以灵巧的手法‘一针见血’,穿刺血管成功,置入细导丝送入血管鞘,第一个难关很顺利的解决了。接着测量肺动脉压,正如术前的B超诊断,是到了尽早手术的关键点,否则再延误,真的失去治疗的意义。送入加硬导管丝后,又一个难点到了,细小的血管如何能通过大的输送鞘,又不损伤到血管本身?‘以较小的扩张鞘开始慢慢扩张血管….’这是术前讨论时,刚从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学习回来的陈林大夫提出的方案。用6F,7F,... 10F扩张鞘扩张血管后,再送入10F输送鞘于左心房间...。第2个难点也解决了。18MM的房缺封堵器虽然很小,但是相对于小雯雯的心脏,则是巨大的。在X线下通过输送鞘,封堵伞到达了左房。关键的时候到了,最严峻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如术前估计的,大的封堵器小心脏内完全打开。怎么办?尝试不同角度,于是收回再释放。凭着以往手术经验,严华主任提醒正在操作的陈丽媛大夫,“再试着手轻轻抖动。”站在一旁B超监测的刘良华医生喊了一声“慢,左房面打开了。”是啊,左房面成形了,释放右房面•••••。不大不小,恰好封堵原有的房缺,“不急,再看看对周围的影响。”陈丽媛大夫很不肯定的要求道。二尖瓣正常,三尖瓣正常,上腔静脉开口没有影响…。随后陈丽媛大夫在 X线上来回推拉封堵器,只见稳如泰山。“没有问题”随着严华主任的一声,大家久悬的心终于落下了,“啊!太伟大了!”监护外观看手术过程的进修大夫喊道。二医再次创造了医学奇迹。
心内科  林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