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卒中的外科治疗

    一、出血性卒中是指非创伤性的自发性颅内出血,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以及凝血机能障碍引起的颅内出血等,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自发性脑出血(非外伤原因引起)一般可分为幕上脑出血和幕下脑出血。幕上脑出血包括:基底节区出血(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脑叶出血(一般合并脑血管畸形、血液病、烟雾病、脑血管淀粉样变以及肿瘤出血等)、脑室内出血(高血压性、动脉瘤性、动静脉畸形性、烟雾病性);幕下脑出血包括:小脑出血(高血压性、动静脉畸形性等),脑干出血(高血压性、动静脉畸形性等)。
    (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前者较后者多见。其他原因有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颅内肿瘤卒中、血液病、动脉炎、脑炎、脑膜炎及抗凝治疗的并发症,但均属少见。
    二、外科治疗的目的
    1、尽可能迅速、甚至彻底地清除血凝块,减轻占位压迫效益,避免或挽救脑疝进展;
    2、可根据病情和具体条件选择手术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
    3、通过DSA全脑血管造影、脑动脉CTA、MRA等检查明确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病因并有效处理
    4、防治并发症(如继发大面积脑梗塞、交通性脑积水等)
    5、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
    三、外科手术适应证
    1、患者清醒、意识障碍较轻或呈浅昏迷至中度昏迷,或脑疝早期,出血量中等至大量的患者幕上皮质下、壳核等部位出血量>30mL,丘脑出血量>10mL;幕下小脑出血量>10mL,血肿直径>3cm,伴有脑干压迫和伴有脑积水的患者;
    2、中等至大量脑叶出血,出血后保留一定程度的意识和神经功能,其后逐渐恶化,应积极手术治疗,挽救生命;
    3、微侵袭血肿清除术仅有微小针道损伤,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4、脑室出血或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性脑室积血者;
    5、因血管畸形或动脉瘤所致的脑内出血,脑疝早期的患者
    四、外科手术禁忌证
    1、病情进展迅猛,短时间内即陷入深昏迷者,濒死状态、呼吸骤停、双侧瞳孔散大者,
    2、伴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等疾患或凝血功能障碍。
    3、脑干出血原则上不主张针对出血部位的手术治疗
    五、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
    1、直接开颅术(大骨瓣开颅、小骨窗微创开颅、微创外侧裂入路等)
    2、CT引导下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
    3、脑室外引流血肿溶解术
    六、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或介入治疗适应证
    1、未破裂动脉瘤
    2、动脉瘤破裂后,患者一般情况尚好,神经功能状况稳定(Hunt & Hess分级≤Ⅲ级),可早期行手术(≤96小时)
    3、SAH伴有占位效应的大血肿应尽早手术
    4、CT发现明显脑水肿,伴有持续血管痉挛的表现,Hunt& Hess分级≤Ⅲ级,应在病情稳定后再手术
    原则上应对SAH患者行早期DSA全脑血管造影或(和)脑动脉CTA检查,视具体情况决定早期或延期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
    七、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适应证
    1、血管畸形出血伴血肿形成
    2、多次小量出血伴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
    3、药物不能控制的癫痫频繁发作
    4、无出血,但有进行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加重
    5、无法一次手术根治的巨大、高流量的AVM,一期行血管内栓塞或伽马刀治疗、减少瘤巢血流量,二期病灶切除。
    八、隐匿性血管畸形如海绵状血管瘤、小型AVM等的治疗
    1、反复出血造成局灶性损伤,引发与病灶相关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或顽固性癫痫
    2、急性出血形成血肿
    3、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咨询专家:利文倩副主任医师、陆健副主任医师、黄国洲主治医师、吴亮主治医师、周传凯主治医师、莫贻敏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