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饮食运动习惯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冠心病病人已超过2000万,每年死于心肌梗死的人数至少是100万,冠心病的及早诊断和治疗已经迫在眉睫。下面,心内科专家陆永光博士为我们解答如何才能有效防治冠心病。
为什么会得冠心病呢?
冠心病的病因尚不确切,但其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这些危险因素大多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些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遗传、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半胱胺酸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精神因素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是逐步形成的,上述的危险因素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外,都是可以控制和改善的,称为可控性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恰当的治疗等方法,尽可能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以便对抗或延缓冠状动脉的硬化及狭窄,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患上冠心病?
如果你曾经出现过以下症状,应该警惕是否是冠心病的征兆: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自行缓解。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出现胸痛、心悸。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等。
6.性生活或排便困难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适。
7.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感到心慌、胸闷。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
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患上冠心病后,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平时要保持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要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多食新鲜和水果。
2.不可以久坐不动,适度参加体育运动锻炼。
3.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发怒。
4.戒烟、少饮酒,饮茶和咖啡也要适量。
5.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6.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栏目特邀专家:陆永光,心血管内科博士、副主任医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实验室主任,承担多项国家及自治区科技攻关课题,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防治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为什么会得冠心病呢?
冠心病的病因尚不确切,但其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这些危险因素大多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些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遗传、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半胱胺酸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精神因素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是逐步形成的,上述的危险因素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外,都是可以控制和改善的,称为可控性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恰当的治疗等方法,尽可能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以便对抗或延缓冠状动脉的硬化及狭窄,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患上冠心病?
如果你曾经出现过以下症状,应该警惕是否是冠心病的征兆: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自行缓解。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出现胸痛、心悸。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等。
6.性生活或排便困难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适。
7.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感到心慌、胸闷。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
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患上冠心病后,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平时要保持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要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多食新鲜和水果。
2.不可以久坐不动,适度参加体育运动锻炼。
3.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发怒。
4.戒烟、少饮酒,饮茶和咖啡也要适量。
5.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6.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栏目特邀专家:陆永光,心血管内科博士、副主任医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实验室主任,承担多项国家及自治区科技攻关课题,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防治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