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 备份栏目 > 院庆专题 > 妇幼保健 > 正文

关爱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发布时间:2013-08-09阅读次数: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妊娠和分娩使女性盆底筋膜、韧带、肌肉等组织发生损伤,导致妇女泌尿生殖系统和盆底肌肉神经解剖学及生理学发生很大变化,盆底肌力下降,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生殖器官脱垂和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等。因此产后应及时检查盆底肌力,防治盆底疾病、提高女性身心健康。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盆底肌肉收缩能力、预防和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改善性生活质量。严格来说产后妇女均适宜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于有下述情况者,更应及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①盆底肌力减弱②产后出现尿失禁或者尿失禁在产后持续存在③产后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尤其是伴阴道前后壁膨出④会阴伤口疤痕疼痛⑤产后性生活质量下降⑥产后排便异常⑦产后尿潴留。如果有以下情况不宜选择盆底训练:①阴道出血(如产后出血,月经期等)②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性炎症③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者④合并恶性盆腔脏器肿瘤患者⑤痴呆或不稳定癫痫发作。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方案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以及治疗的期待值等综合决定。非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轻、中度病人;不能耐受手术;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目前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性治疗、盆底肌锻炼、康复器治疗、生物反馈法、电刺激法、针灸治疗、子宫托及药物治疗等。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是无统一治疗、固定的训练模式,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针对每个产妇的自身情况及在康复过程中的效果做及时的调整。如果病人或家属求治心切,没有按照实际病情,而采用僵化的方案进行治疗,则可能出现效果不佳、治疗过度,或其他不必要的损害。
                                          (妇产科 张莹珺)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关爱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